美文示范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2024年开学典礼举行
金沙001400
单从政策来看,旨在让劳动者更加灵活地兼顾工作和照料父母,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当下,部分劳动者同时肩负着两位老人甚至夫妻双方父母的养老重担,压力不可谓不大。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交《关于为父母60周岁以上子女增设护理假的提案》,希望进一步推动上海为父母60周岁以上的子女增设护理假,增强家庭养老保障能力金沙001400,社会反响热烈。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增加护理假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建立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其中有一些地方拟取消或放宽“独生子女”等限制条件,但从现实来看,“不敢休”“不能休”的担忧并非无中生有。换个角度来看,“父母护理假”升级,意味着企业人力、管理等成本的增加,劳动者休假的阻力和成本也可能随之上升。正因此,近年来出于个人职业发展、单位人手紧缺或是职场氛围等因素考虑,不少劳动者便选择了“非必要不休假”。近期一项针对企业年假制度和职场休假现状的调查问卷就显示,近七成职场人未休完年假,而且主动放弃者增多。
合理休假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在内外部因素叠加之下,职场越来越“卷”之时,“请假羞耻症”就会“找上”打工人。从年休假、探亲假,到护理假、“痛经假”,这些年劳动者休假难题一再引发热议,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落实和保障政策,导致一些“纸面福利”难以照进现实。而对于护理假本身而言,休假对象从“独生子女”扩展到“非独生子女”是必然趋势,作为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一种奖励性措施,有必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新时期缓解子女赡养和看护老人的压力中更好发挥作用。
既然如此,就应想方设法细化政策“颗粒度”,把红利落到实处。对此,一方面,要“立”,通过及时总结各地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护理假制度安排和具体细节,提升可行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破”金沙001400,想方设法破除阻碍劳动者合理休假的制度因素和现实因素,如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休息休假制度,设立清晰、严格的罚则等,让“不敢休”“不能休”成为过去式。总体来看,保障劳动者的“休假自由”受多方因素制约,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协同推进,并非一日之功。
笔者还注意到,近期日本东京都政府发布消息,将从明年4月起允许其员工每周工作4天,以扭转日本的低出生率。有意思的是,即便“上四休三”制度能让打工人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实际上也并未获得日本舆论的一致支持,调查显示甚至有近六成受访者认为“不应该推进”。由此看来,休假问题也属实是众口难调,一定程度上算“世界性难题”了。
金沙001400
“我记得你,去年冬天地震的时候来了。”见到记者,积石山县的村民热情地打招呼。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众多群众受灾,上万间房屋倒塌。甘肃、青海多部门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全力开展搜救,并安置受灾人员。地震刚发生时,新京报记者赶到震中积石山县,记录了地震发生后人们抗震救灾的现场。时隔一年,新京报记者重返积石山。我们看到,废墟上倒塌的房屋已重新建起,房屋、道路裂缝已被修补。我们见到了一年前见过的人们,也终于有机会和积石山县的人们一起讲述震后这一年他们走过的路。在所有人的努力下,10080户原址重建住房如期建成入住,13个集中安置点10015套住房全部建成交付,受灾人员陆续搬入新居。他们正逐步回到正常生活。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高兰芳家建上了新房。新京报首席记者 马骏 摄恢复生意的五金店从高速下来进入积石山县,一路开车到达大河家镇,人们忙忙碌碌的生活映入眼中——店铺正放着音乐吸引顾客,孩子们在路边玩耍,有人趁着天气正好收拾着房屋。部分因天气暂停施工的老旧建筑还留有去年地震带来的伤痕。“您还记得我吗?”记者来到了张辉云经营的五金店里向他打招呼,这位50多岁、敦厚质朴的男子伸出双手紧握着记者的手,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笑容,“我记得,去年冬天地震的时候来了。”张辉云在五金店内工作。新京报首席记者 马骏 摄去年积石山地震次日,记者在报道大河家镇震后灾情时,采访的第一个人就是张辉云。当时他正在查看被垮塌墙体掩埋的店铺,面对镜头流下泪来。张辉云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从14岁开始跟着父亲做生意,一直到50岁。地震发生时,他看到几十年辛苦挣来的店铺一下子就没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但好在,自己家11口人全都平安无事。地震发生不久,张辉云和家里人就把店铺里一部分未受损的东西收拾出来重新开门经营。在原有货品的基础上,张辉云采购了马桶、水暖管道、吊扇等之前不曾售卖、但灾后重建能用得上的东西,平价卖给了和他一样受灾的乡亲们。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共渡难关,许多人都只是留下了购买清单,张辉云并没有让他们立即付钱。张辉云记录的购买清单。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慢慢干呗”,张辉云扛着巨大的压力重建了店铺。他说经历过灾情后,自己更愿意去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忆起过去一年的经历,张辉云再次流泪了。他下垂的眼袋、脸上深如刀刻的法令纹,都记录着岁月的磨砺和沉淀。如今金沙001400,张辉云的五金店经营情况已经恢复到了地震前的样子。两个儿子平时都会在店里帮他打理。空闲时,父子三人会坐在一起聊聊家里和店里的情况,张辉云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愈合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新京报记者再次见到了高兰芳。一年前地震发生的瞬间,高兰芳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倒塌的墙体,护住了两个女儿,她自己却因此受伤。高兰芳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她在院子里坐着,刚要起身的时候,两边的墙全倒了下来,她赶紧侧身把一个孩子护在怀里,另外一个孩子挡在后面。两面墙倒塌压在高兰芳的肩上。“还好她们(孩子)两个没事,这次真能把命捡回来,还行。”高兰芳和女儿在院子里晒太阳。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到高兰芳家里时,她的孩子正在院中玩耍。曾经坍塌的地方,新房子盖了起来---白墙细腻光滑,几扇大窗户让阳光充分地进入房间。屋内还在布置,摆放着简单的家具金沙001400,烧暖的炕陪着他们度过这个冬天。地震发生后,高兰芳却常常陷入矛盾之中。以前高兰芳一家四口分工明确,丈夫在外打工赚钱,她自己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因地震受伤后,丈夫不得不在身边照顾她,但同时丈夫也是这个家唯一的经济支柱,照顾就意味着连家门都走不出去。“我希望他出去,又不希望他出去。”在村、镇、县三级政府的帮助下,高兰芳一家因地震受损严重的房屋已重建一新。高兰芳通过康复治疗伤情也在好转。她也在试图慢慢从心理上自我愈合,重新来接受如今的生活。高兰芳一家四口的日子也正在恢复原有的平静。高兰芳的大女儿在今年10月底的月考中获得了奖状,高兰芳的丈夫又一次走出了家门。明年,要拍一张全家福2023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地震后的5天时间,积石山县人民医院里成功诞生了10名新生儿。地震期间,医院产科大夫、助产护士全员在场,充分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余震比较强烈的时候,他们就把东西都准备好装在应急包里,跑到楼下车里面接生。蹒跚走路的马怡萱快一岁了。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马怡萱就是震后在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出生的10名新生儿中的一个。如今,她也快一岁了。2024年12月15日,新京报记者来到甘肃积石山县寨子沟村,看到了被爷爷拉着手正蹒跚走路的小孩子马怡萱。“孩子(马怡萱)还小得很,儿子和儿媳妇在外面打工,我们就在照顾着。”马仪萱的爷爷马黑麦说金沙001400,房屋坍塌后他们又在上面重新建了房,除了国家的重建补助,他们还享受了无息、贴息的专项贷款。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3月15日,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开工,根据受灾人员自愿及房屋受损情况,分为维修加固、原址重建、集中安置三种安置方式。目前,积石山县28927户房屋已完成维修加固,10080户原址重建住房如期建成入住,13个集中安置点10015套住房全部建成交付,受灾人员陆续搬入新居。看着一家老小搬入新居温暖过冬后金沙001400,马怡萱的父母就匆匆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他们两口子希望用自己的劳动,能把贷款赶紧还完,让我们少操这份心。”马黑麦说。新房子盖好,地上晾晒着今年刚收获的玉米,马麦黑在家中照看着小孙女马怡萱。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通过视频电话,马怡萱的爸爸马占虎告诉记者,自己出来已经工作三个多月了,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会回家。孩子的第一个生日,他们可能要错过了。马占虎告诉记者,他们夫妻现在都在厂里上班,没办法将孩子接到身边,每次都只能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看看孩子,“她会喊爸爸妈妈了,每次视频电话隔着手机屏幕她都会叫我们。”记者看到,马怡萱爷爷的手机里存了很多孙女出生以后的照片和视频,但没有一张全家老小在一起的合影。这位老人说,希望儿子和儿媳妇打工回来的时候,能把这张他期盼已久的合影补上,他很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新京报首席记者 马骏 记者 吴梦真编辑 甘浩校对 杨利